臭氧解決食用菌生產關鍵技術 食用菌在我國被稱為農業生產的第四大產業。是繼糧食,生豬,瓜果之后又一快速發展農業品種。食用菌生產的成敗,產量高底,質量的優劣,直接取決于生產制作過程中的每個關鍵環節。根據生產環節KPI分析,可分為六大關鍵環節。1、培養料配置 ;2、消毒環節 ;3、優質菌種選擇及接種 ;4、發菌培養 ;5、出菇棚場地建立和出菇 ;6、食用菌采收和臭氧保鮮 。每個環節都需嚴格把關,以減少雜菌污染和病蟲鼠害,育壯菇體,增強自身抗病抵害能力,才能提高成品率,降低成本,可以提高食品菌質量,避免霉變。提高食品菌產量20%以上。 一、培養料配置 培養料主要以樺木料的木屑為最好,配以棉子殼、黃豆桿、玉米芯等。輔以麥麩皮、米糠、添加微量元素。原材料新鮮、干燥、無霉爛變質是成功的基礎。 二、消毒環節 采用臭氧技術對食用菌生產環節進行滅菌消毒,可以在常溫下處理,降低能耗,替代高溫滅菌柜。 培養料消毒:是食用菌培養最關鍵環節。配制好的培養料采用CFS1000型高濃度臭氧水機生產的10mg/L臭氧水浸泡1小時。 培養瓶或培養袋消毒:采用10mg/L高濃度臭氧水浸泡30分鐘。 接種室消毒:接種室在培養前三天采用臭氧機對空氣強化消毒。臭氧消毒濃度為20-30mg/M3. 滅菌徹底是提高成品率、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益的關鍵環節。培養料采用臭氧水浸泡??梢员WC培養料衛生、殺死培養料中的霉菌等。靈活掌握培養料的含水量,根據木屑質地軟硬、粗細、含水量、空氣濕度的大小等,配比的含水量予以相因應調整。一般含水量達55-60%即可。培養料的含水量直接影響菌絲的正常生長,含水量過低菌絲生活力降低,含水量過高則降低菌絲的呼吸強度,影響菌絲的正常生長。 三、優質菌種選擇及接種 選擇適宜本地生長的優質、高產、高抗的優良菌株,嚴禁使用有雜質菌污染和蟲害跡象以及退化、老化的劣質菌種。嚴格接種程序,確保接種成功率。接種室要求干凈、干燥、密閉、遠離污染源。滅好的菌袋或菌瓶進入接種室內。接種室內事先應經過臭氧消毒。接種工具、接種人員的雙手要用75%酒精消毒。接種要迅速準確,接種量不宜太小。 四、發菌培養 接種后的菌袋或菌瓶放入培養室內,調控好環境溫度,培養室要求干凈、通氣、干燥,室溫宜控制在20-25℃左右,相對濕度70%左右(視品種而定)。當菌絲長到5-10cm左右即可翻袋檢查,及時淘汰污染袋,調整菌袋位置以利換氣通風,當菌絲長到一半時,再翻袋檢查一次。整個發菌培養階段不需要光照。 發菌培養室內每天采用臭氧氣體對培養室消毒1小時即可。 五、出菇棚場地建立和出菇 出菇棚要選擇在近河流、空氣流暢、四周寬闊、遠離禽畜養殖場、釀造廠、生活區、醫院、垃圾場的地方。 臭氧處理出菇棚:對出菇場采取臭氧水澆灌,翻土、曬土、灌水等措施??梢杂贸粞跛耆〈r藥消毒,避免農藥污染。水源水質要求清潔的井水、自來水,應遠離污染水源,并經過臭氧處理。 菇棚要求棚體牢固、地勢較高、排水暢通,棚內不積水,覆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,防日曬雨淋。覆蓋物要厚一點,利于保溫,四周用草簾圍住,留通風孔。菌袋或菌瓶經過數月的營養生長后,轉入生殖生長,菌絲扭結、瘤狀突起,達到生理成熟,就要搬出發菌室進入出菇棚,由于受環境條件、栽培時間、發菌溫度、品種等不同因素的影響,出菇時間也不相同,棚溫要在適宜的生長溫度范圍內才能出菇。入棚時間一般選擇在晴天早晚進行,中午溫度高不宜,高溫使菌皮損傷,推遲或減少出菇,切不可雨天入棚,雨淋會使菌袋表層污染而爛袋。菌袋上架每層并列排放,袋與袋之間間隔5-6cm,以利于呼吸和散熱,要營造出菇的環境條件才能保證順利出菇。 六、食用菌采收和臭氧保鮮 適時采收銷售,采收過早影響產量,過遲影響質量和價格。適時采收是保證質量的先決條件,當子實體長到菌蓋尚未展開、邊緣仍向內卷曲、肉質肥厚、香味濃郁時質量最佳,就應及時采收。 食用菌采收后,應放置在經過臭氧消毒的庫房。經過臭氧消毒的庫房,可以對食用菌保鮮,延長食用菌保鮮周期。 七、廣州佳環電器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企業臭氧機用戶案例。 福建萬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中健菌業 漳州食用菌開發 福建綠寶集團 福泉鑫食用菌 漳州南靖朝輝食用菌 福建成發 電白中茂生物 江西興萬家食用菌 龍巖英源食用菌 江蘇綠美集團 |